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观察一棵树NO.42 宫墙柳】

晨雾 晨雾拾然
2024-09-04


无论是宋代陆游的
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还是唐代张祜的
日映宫墙柳色寒,笙歌遥指碧云端。
又或明清诗人口中的宫墙柳,可见宫柳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。


【1406年永乐营北京】永乐皇帝于永乐四年(1406)下诏,“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”自此拉开了北京皇宫营建的序幕。

【1420年紫禁城建成】永乐十八年(1420)十一月,朱棣发布诏书,宣告北京宫殿竣工。由此开启了紫禁城自明至清的使用历史,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。

【1535年钦安殿奉道】嘉靖十四年(1535),因为朱厚熜(音“聪”)这位笃信道教的皇帝,包括钦安殿在内的紫禁城建筑布局发生了有明一代的较大改变。

【1655年改建坤宁宫】顺治十二年(1655),仿沈阳清宁宫重修坤宁宫。坤宁宫的改建是清初满汉文化碰撞、融合的典型体现。

【1695年重建太和殿】康熙十八年(1679)十二月,太和殿遭雷击焚毁。经十余年备料,三十四年(1695)重修工程进入施工阶段,历时两年竣工,太和殿形成今日所见之形制。

【1723年入主养心殿】养心殿于雍正元年(1723)具备了“政寝合一”的特点,见证了此后波澜起伏的内政外交、权力易主,成为清朝中后期实际的政治心脏。

【1738年改乾西五所】乾隆皇帝对乾西五所的改建,将乾清宫东、西五所相对称的格局打破,乾西五所的建筑式样与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

【1776年建成宁寿宫】宁寿宫于乾隆四十一年(1776)落成,展现了乾隆帝对归政后闲适生活的企盼,同时也潜藏着他作为一个文人天子的精神寄托。

【1859年连通长春宫】咸丰九年(1859),基于对理政空间的需要,长春宫一区开始被改造,从而改变了西六宫的建筑格局。

【1902年重建武英殿】武英殿分别于同治八年(1869)、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经历两次火灾,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进行了两次艰难的重建,反映出当时清廷的拮据与无奈。

【1909年探秘灵沼轩】灵沼轩建于宣统元年(1909年),体现了“中西合璧”的建筑风格,因辛亥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工,至今未完工。

【1914年初开紫禁城】1914年10月,古物陈列所正式开幕,紫禁城自此对公众开放。古物陈列所规模初具,成为民国初年北京观摩古物和精研画法的艺术殿堂。

【1925年肇建博物院】1925年 10月10日,故宫博物院开院。是在明朝、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,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。

【1933年战时护古物】1933年,故宫文物南迁,历时八余载,行程数万里,创造了典守国宝的奇迹。

【1949年重整修缮队】1949年成立的故宫工程小组以“保护为主,抢救第一”为原则,逐步改善了建筑的保存状况。

【1961年首荐颁国保】1961年,故宫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【1987年瑰宝列世遗】1987年,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。

【2002年大修百年计】2002年,以武英殿大修作为试点工程,故宫的“世纪大修”拉开了序幕。

【2020年紫禁城600年】巍巍紫禁城,悠悠六百年。

以上内容来源于 故宫博物院 紫禁600年专题


紫禁城的城垣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清代虽有重修,但整体城垣的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。

  紫禁城城垣呈长方形,南北长961m,东西宽753m,总长为3428m。城墙从地面到顶部高9.90m,断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,底部宽8.62m,顶部宽6.66m,内外两面各收分0.96m,接近城垣高度的10%,看上去很稳重。

  城垣地下基础材料是多层灰土和碎砖,层层夯实非常牢固。墙身下用0.15m衬脚石, 石上内外两侧各砌四进大城砖(约2m厚),城垣通长是一顺一丁砌筑,并用白灰浆和江米汁掺合一起灌缝,墙体中心部位用素黄土砸实填平,直到结顶铺砖。城垣两侧砖的表层用细泥澄浆砖“乾摆”砌筑,因此表面光滑平整,既美观又有防止攀登的作用。

  城垣顶部外侧砌堞墙,上置品字形垛口,通高1.34m,厚0.37m,垛口之间是瞭望口。内侧砌筑宇墙(俗称女儿墙),墙体略低于堞墙,墙顶置檐砖和琉璃披水,上覆扣脊瓦,呈“囤”形墙顶。墙垣顶部地面铺墁城砖,外高内低,略有坡度,便于雨水从宇墙下部沟眼宣泄。

以上图文内容来源于:故宫博物馆官网    撰稿人:郑连章


关于故宫里面的柳树和东华门外的柳树是什么时候种植的,我查了好久的资料,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有效信息,但从宫廷射柳来看,是在东华门外乘车前往天坛进行的。又根据故宫有关的资料上查到宫中种植柳树最早是在上世界80年代。估计也差不多就是这时候种的吧。(关于射柳,之前写过就不再重复了。)故宫的柳树似乎受了前人宫墙柳的影响,再加上这红墙黄瓦的缘故总让人觉得很有诗情画意…

城墙外的柳


协和门望去一整排的柳树


柳树树干的围度来猜测大概有20多年


如果不修剪这绿柳枝条应该也会在水里扎根吧?


这一片柳树真好为休憩的人遮阴纳凉


光影下的柳条


宫灯与柳树仿佛古代与现代在对话


中国尊好像穿越了一样


红墙与黄色琉璃瓦再来一点绿柳美不美你说了算


像一排柳卫兵


蓝天做背景显得宫墙柳果然绿如染啊


微风下的柳条


寒冬时就在东华门这里观察过柳树的芽鳞痕,如今植被丰富已经不能走进去近距离观察。


凋落的柳叶刚好掉进内金水河里,带来了一丝秋意。


再看宫墙外筒子河旁的柳树显得更是郁郁葱葱

皇家之地的一草一木都自带非凡气质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晨雾拾然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